妳有沒有經常照鏡子時,覺得自己的皮膚蠟黃暗沉、氣色不佳,同時還常常感到疲憊不堪,消化不良又容易脹氣?這很有可能是妳的身體內部出了問題!肌膚的氣色其實與我們的內在健康息息相關,如果妳的身體機能常常出狀況,會很容易直接影響到妳的肌膚狀態,那都是身體在提醒妳需要好好照顧自己!
根據中醫觀點,女性的衰老徵象通常從「脾氣虛弱」開始,甚至有著「脾虛的女人老得快」的說法。「脾臟」不好,除了讓妳看起來氣色很差之外,還會使妳疲態藏不住,甚至容易憔悴顯老,更連帶會出現失眠、肥胖、消化不良、焦慮和水腫等一連串問題。所以,在我們的五臟六腑中,養好脾臟、健脾是對抗衰老的首要條件。
中、西醫對「脾」理解大不同
中醫對脾的理解與西醫的脾臟概念和定義上都不相同,存在很大的差異,尤其中醫的「脾藏」比西醫的「脾臟」複雜得多。
簡單來說,中醫和西醫對「脾」的理解,主要體現在其功能範圍和作用上的差異。
西醫認為脾指「脾臟」這個器官,將脾主要視為免疫系統的組成部分,參與免疫細胞的活動和血液的調節。
中醫認為,脾不只是一個臟腑,其實還包括唾液、口腔、胰、胃、大腸、小腸等消化系統,涵蓋了消化、吸收、運化、氣血生成等多個方面的功能。
西醫的「脾」:脾臟是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
西醫的「脾」是指脾臟,「脾臟」位於左上腹,處於胃的背面,形狀為橢圓形,主要涉及淋巴組織,具有造血、存血、濾血及免疫等功能。
脾臟的主要功能是作為免疫系統的一部分,參與免疫細胞的生成和成熟,並在體內產生抗體。此外,脾臟是人體一個備用的造血工廠,在過濾血液中的老化紅血球、儲存血液等方面也發揮一定的作用。在正常情形下,人出生後身體的造血功能是由骨髓負責,萬一骨髓發生病變,無法發揮造血功能時,脾臟和肝臟將重新製造紅血球。
中醫的「脾」:主掌運輸、消化和吸收功能
在中醫理論中,脾並不僅指脾臟本身,類似於西醫的「消化系統」,但它的功能範圍更廣,涵蓋脾臟、胃、小腸、大腸等腹部內的器官相關的消化吸收功能,並涉及到營養物質的轉化、吸收和運輸。脾在中醫中被認為是消化吸收的中樞,負責將食物消化分解,吸收營養,將其轉化為氣血津液,並將其輸送到全身各個組織和器官。
中醫提到脾臟,最主要的功能就是「脾主運化」,也就是將飲食中的營養物質進行分解、吸收和轉化,使其成為身體能夠利用的能量和物質。所謂的「運」,是指「轉運輸送」。化,是指「消化吸收」。脾主運化,是指脾臟具有將飲食中的營養物質消化、吸收及運輸至全身。一切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,除了「脾臟」與「脾經」之外,還要有胃、肝膽、大小腸等多個器官共同運作,而脾臟起了主導的作用。
脾臟串連各器官,主導營養運輸全身
我們可以從脾經的運行路線串接起來,看到脾主運化的全貌。脾經通往整個下腹大腸、小腸,往上通往肝、膽、胃、脾臟、胰臟、心臟、肺臟、口腔、舌頭,這樣就將所有的臟腑串接起來。
脾臟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,實際上是在「胃」和「小腸」內進行,飲食人胃後,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,在經過小腸「分泌清濁」,透過吸收水谷精微,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後,其水谷精微又靠脾經的轉輸,用而上輸於肺臟,由肺臟注入心脈化為氣血,再通過經絡輸送全身。
以上整個過程都是由脾臟所主導,所以說脾為「後天之本」、「氣血生化之源」。只有脾氣健運的時候,則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,才能為化生氣、血、津液等提供足夠的養料,才能使全身臟腑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,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。
因此,「脾」好的話,血和營養可以很順暢的運輸到全身,身體自然就會好,但如果脾不好,那就氣不順、血也會淤積,許多女性每個月的生理痛就是因為氣血淤積的關係。
「脾」主掌人體氣血生化之源,保證心血充盈
「脾司運化,主肌肉、四肢,與胃共為表裡,能『升清降濁』。」在中醫理論中,脾臟被視為主掌人體血液生化之源的重要臟腑,與血液的生成和運行密切相關,是人體氣血升降的樞紐,對全身的營養供應起著重要的角色!
根據中醫理論,脾臟與胃相互協調,胃主受納食物,而脾主運化,扮演著能量供應和轉化的角色,將飲食中的營養物質提取出來,轉化為氣血,然後將其運輸到全身各部位。脾臟也幫助將營養和能量引入細胞,使細胞能夠充分運用,因此脾臟對血液的循環和運行起著重要的調節作用。
脾臟是負責全身營養供應的重要臟腑,尤其是對肌肉和腦部提供營養。如果脾臟的功能失調或虛弱,可能導致營養供應不足,對肌肉和腦部造成不良影響。根據《靈樞‧本神》的記載,脾氣虛弱會導致四肢無力,這意味著脾虛可能導致肌肉的功能減退和肌肉萎縮,使肌肉難以增長和發展,意即脾臟的運化功能不佳,可能導致營養物質無法正常供應到肌肉組織。
此外,脾臟的功能失調,也可能對整個身體的營養供應鏈產生影響,包括腦部。脾臟被視為運化和轉化營養物質的關鍵臟腑,如果脾臟功能虛弱或不健全,營養物質的供應可能受到限制,進而影響腦部的營養供應。這在中醫理論中被解釋為腦髓虧虛,可能與一些腦部退化疾病,如阿茲海默症有關。
女性必養「脾」!養好脾臟是婦科健康的關鍵
現代女性常以減少飲食作為減肥的手段,但過度節食或飲食不均衡可能對脾胃和心臟功能造成負擔,從而導致氣血不足,進而影響月經的正常流動。
脾臟的功能包括運化食物、生血統血和控制水濕,並和心臟一起參與形成血液的過程,因此脾臟的正常功能對於維持女性的內分泌平衡、消化吸收、血液供應以及免疫力等方面都非常重要。如果脾臟功能不佳或虛弱,可能會導致氣血不足、消化不良、營養吸收不良,進而影響月經的正常流動和婦科健康,甚至出現閉經。
此外,脾經經筋的簍子結構與女性的生殖器官位置相關。女性的生殖器包括陰道、子宮和卵巢,這些器官都位於脾經經筋所形成的簍子裡。因此,脾經經筋的狀態可能會影響女性生殖器官的功能。脾臟的正常運作有助於維持女性生殖器官的健康,而不正常的脾臟功能可能導致婦科問題。
脾臟大大影響女性月經的色、量、質!
現代女性經常面臨壓力、作息不正常、飲食不正常等問題,這些因素可能逐漸削弱相關的經絡和臟腑功能,衰弱的能量可能很無形,暫時沒辦法被西醫檢查出來。因此,如果要評估女性是否健康,月經會是一個最主要指標,從月經的質地、量的多寡、顏色、周期、是否疼痛等資訊,可以提供對女性健康狀態的一些線索。
從西醫的角度來看,月經的正常運作涉及荷爾蒙軸的正常功能。這涉及到腦下垂體、卵巢和子宮之間的複雜互動,以及相關荷爾蒙的合成、釋放和調節。而在中醫的觀點中,月經的順暢與多個經絡和臟腑的健康狀態有關。沖、任、督、帶等四條經絡,以及肝、脾、腎等三個臟腑被認為對月經健康至關重要。如果這些經絡和臟腑出現功能失調,可能會影響荷爾蒙的正常分泌,進而影響月經的質地、周期和症狀。
根據中醫理論,脾臟主生血統血的功能,意味著脾臟在消化食物的同時也負責生產血液,而血液對於女性的月經具有重要的關聯。如果脾臟功能不正常,可能導致氣血不足的情況,氣血不足表示脾臟無法提供足夠的養分和血液供應給身體各部分,包括影響月經的正常流動。
脾臟的功能對於女性月經的正常顏色、血量和質地等是關鍵。從月經顏色來看,正常的月經應該呈現紅色,但顏色的深淺可以反映氣血的狀態,如果脾臟功能虛弱,可能導致氣血不足,月經顏色可能較淡或呈淡紅色。至於月經量,正常的月經量因人而異,但如果脾臟功能失調,可能導致氣血虧損,月經量可能變少或出現經期延長的情況。此外,月經質地通常應該是均勻的,但如果脾臟功能不佳,可能導致氣血虧損或血行不暢,月經可能變得稀薄或帶有凝塊。
脾主運化水濕:「脾虛」女性常見水腫和眼袋問題!
根據《黃帝內經》的記載:「諸濕腫滿,皆屬於脾」。在中醫學的觀點中,『脾主水濕』,指的是脾臟在人體水液代謝中扮演著重要角色,脾臟是運化水濕的器官,脾臟負責運化水分,將水分適當地轉化和分散到全身各部位,並調節整體水液代謝的平衡。
同時,脾臟與其他臟腑,如肺臟、腎臟、三焦和膀胱等,共同合作,協調調節和維持人體水液代謝的平衡。如果脾臟功能虛弱或不正常時,可能會導致消化不良、無法有效地處理水分,導致水液在體內滯留,形成水濕、痰飲等病理產物,甚至引起水腫。
另外,眼袋的形成與脾的功能有直接關係,脾胃功能直接影響到肌肉功能和體內脂肪的代謝,脾胃功能減弱,水濕運化不暢,皮膚和肌肉缺乏營養,鬆弛無彈性,久之則出現眼瞼下垂,形成眼袋。
女性脾虛危害:肥胖、氣色差、月經失調、怕冷又怕熱
在中醫理論中,脾虛是一種臟腑功能失調的情況,特別在女性身體中常見。脾臟功能虛弱可能導致一系列身體症狀,包括肥胖、氣色差、怕冷怕熱和月經失調等問題。
如果妳努力的減肥,但是沒有任何的效果,這提示著妳可能有「脾虛」。脾虛可能導致消化功能不佳,食物無法充分運化和吸收,這可能導致食物轉化成能量的能力降低,代謝發生了紊亂,進而導致能量的堆積和體重增加,因而產生肥胖問題。肥胖容易誘發脂肪肝、心腦血管疾病等,加重腎臟負擔。
脾臟在中醫理論中與氣血生成和運行密切相關,脾虛可能導致氣血不足。假如妳氣色一直都很差、身體疲憊,可能暗示著妳的身體有「脾虛」,不能正常的運化食物,從而引起全身無力、身體虛弱,氣血兩虛,臉色蒼白或者發黃。
另外,因為脾陽虛不能運化食物,大量的濕氣入侵身體,會導致女性腹瀉腹部疼痛等腹部不適感。脾是氣血生化的源泉,脾虛不能正常的運化血液,從而引起慢性出血,導致月經量增多以及月經期延長等。
在中醫的角度上,脾虛可以進一步分為脾陰虛和脾陽虛兩種狀態,脾陰虛主要指脾臟陰虛、液體不足,陰虛怕熱,因為陰虛無法調節體內的陰陽平衡,使身體感受到的熱度增加;而脾陽虛則指脾臟陽氣不足,陽虛患者怕冷,因為陽氣不足無法提供足夠的熱量來保持體溫。脾虛的狀態會導致氣血兩虛,表現為手腳發熱同時怕冷,還可能導致精神疲憊、無力感,影響基本的工作和生活,並可能降低睡眠品質。
此外,脾臟是身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之一,含有豐富的巨噬細胞和淋巴細胞,對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起著重要作用。當脾臟功能虛弱時,免疫功能可能受到影響,使身體更容易受到外界病原體的侵害。
脾與神經內分泌系統:「脾虛」易導致神經緊繃與情緒失調
妳有沒有過因工作或學習上的焦慮,而導致消化不良的撞褲?或者當妳長期處於精神崩緊時,發現自己特別容易患上感冒?這些其實都是「脾虛」的表現!工作壓力或學習上的焦慮可能導致消化不良,這是因為情緒壓力和焦慮狀態會影響交感神經系統,進而抑制消化系統的功能。
其實,脾與神經內分泌系統有緊密的合作,因此長期處於精神壓力下,免疫系統可能受到影響。壓力會刺激下丘腦/垂體/腎上腺軸(HPA Axis)的活化,導致「壓力荷爾蒙」皮質醇的分泌增加。雖然皮質醇在短期內有助於應對壓力,但長期過高的皮質醇水平可能抑制免疫系統功能,造成免疫抑制,增加感染和疾病的風險。另一方面,思慮過度也會影響交感神經系統,抑制消化系統功能,嚴重者能會產生消化道疾病,包括消化性潰瘍和腸易激綜合症。
《黃帝內經》早已指出「思傷脾」,發現思慮過度會引起情緒失調及焦慮,傷及脾胃,最終正氣流動不暢,變得疲倦及不能集中精神。現今,科學家終於為「思傷脾」找到醫學實證,科學研究確認了壓力對內分泌系統和神經系統的影響,進而對消化和免疫系統產生影響。因此,焦慮情緒透過神經及內分泌系統,即「下丘腦/垂體/腎上腺軸」及交感神經系統,會引致消化及免疫系統問題,帶來這些「脾虛」症狀,包括思慮、疲倦和情緒失調等。
研究證實:脾臟與腦部免疫調節的關聯
最新《自然》(Nature)雜誌刊登了一篇有關脾臟、腦部與免疫系統的重量級研究成果。科研人員在小鼠實驗顯示,腦部與脾臟的交流能調節免疫反應水平,直接影響抗體介導的免疫反應。脾臟活動更是由自主神經系統(Autonomous Nervous System)直接控制,和「反擊或逃跑」機制有關。研究又發現兩個重要大腦區域,包括杏仁核和下丘腦室旁核等和情緒相關的區域,有著連接脾臟的神經元,為腦部和脾臟之間的連接提供重要證據。
越來越多的研究(研究連結)也揭示了神經和免疫系統之間密切的關係。脾臟作為人體最大的淋巴器官之一,是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。此外,脾臟通往人腦的淋巴系統也具有排毒的功能,可以幫助清除代謝廢物。
近年來,腦退化症的研究也逐漸關注脾臟與腦部之間的關聯。類澱粉蛋白的生成在腦退化症中被視為一個重要的病理過程,導致腦部功能障礙。科學家已經開展了針對脾臟酪氨酸激酶的抑制劑的臨床研究,以抑制腦部類澱粉蛋白的生成,從而預防和治療腦退化症。
簡易小檢查:脾虛女性的8大特徵
根據中醫理論,脾虛在女性身體上可能表現出以下一些特徵,妳可以觀察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以下這些徵狀:
- 消化問題:脾虛可導致消化不良,如食慾不振、飯後腹脹、腹瀉或稀便等。
- 疲倦乏力:脾虛使得身體無法充分吸收和轉化營養,導致體力下降、虛弱無力,容易感到疲勞和乏力。
- 食慾異常:脾虛可能導致食慾不振或食慾異常,如食慾增加或食慾減退。
- 氣血不足:脾虛會影響氣血的生成和運輸,可能導致面色蒼白、容易出現氣短、心悸等症狀,還會導致唇色黯淡或淡白。
- 容易受涼:脾虛使得身體陽氣不足,易受外界寒邪侵襲,導致手腳冰涼或易感冒。
- 月經失調:脾虛可能引發月經不調,如月經過多、月經不調或經期提前等問題。
- 肌膚暗沈:脾虛可能導致肌膚無光澤,容易出現臉上蠟黃暗黃,還有皮膚乾燥、痤瘡或色斑等問題。
- 有眼袋或易水腫:眼袋不一定是因為睡眠不足,當脾胃功能減弱,水濕運化不暢,皮膚和肌肉便會因缺乏營養而變得鬆弛無彈性,久了會使眼瞼下垂,形成眼袋。另外,脾虛寒濕體質,水分滯留體內,也可能導致水腫。
脾臟出問題,小心百病叢生!
當脾藏出現問題時,意味著脾胃功能受損、身體的運輸功能減弱,無法有效地將氣血津液輸送到其他臟腑器官,影響遠遠超過造血和免疫功能,會導致身體各個組織器官無法順暢運作,從而出現各種病症。以下列舉一些可能與脾臟問題相關的常見症狀和問題:
- 消化不良:脾臟負責運化食物和吸收營養,脾功能失調可能導致消化不良、腹脹、食欲不振等消化系統問題。
- 食慾異常:脾臟功能虛弱可能導致消化功能不佳,使得食物無法有效地運化和吸收,可能導致食慾不振或食欲過盛。
- 疲勞和無力:脾臟功能虛弱可能導致疲勞感和身體無力,肌肉無力,因為脾臟無法提供足夠的能量。
- 體重問題:脾虛可能導致新陳代謝減慢和能量代謝不佳,進而影響體重的調節,可能表現為體重增加或難以減重。
- 免疫力下降:脾臟在中醫理論中被視為免疫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,脾功能不佳可能導致免疫力下降,容易感染疾病或反覆感染。
- 血液循環問題:脾臟與血液生成和運行密切相關,脾虛可能導致氣血不足、淤血和循環問題,可能表現為皮膚蒼白、經期不調、月經量過多或過少等問題。
- 腹水或水腫:脾虛影響腎臟的排水功能,導致氣血運行不順暢,使體內液體無法正常排出,造成體內液體滯留和代謝不佳,進而引起腹水或身體不同部位的水腫。
針對女性脾經的補充影片
更多關於抗發炎食物可參考>「30大抗炎超級食物」媲美消炎藥!擊退慢性發炎,還能抗老美顏、防便秘