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婦科疾病是女性健康的重要課題,影響範圍廣泛,從經前症候群、經痛到更年期症候群,甚至包括影響生活品質的陰道炎與泌尿道感染。本篇將重點解析 陰道炎與泌尿道感染 的成因、症狀、治療與預防方式,幫助女性遠離健康威脅,保持身心舒適。
什麼是陰道炎?常見種類與症狀

陰道炎(Vaginitis)是指陰道發炎的狀況,可能由細菌、黴菌、病毒或外部刺激引起,導致分泌物異常、搔癢、異味等問題。根據病原體的不同,陰道炎可分為幾種類型:
1. 細菌性陰道炎(BV)
原因:陰道內菌群失衡,壞菌過度增殖(如加德納菌)。
症狀:灰白色分泌物、有魚腥味、輕微搔癢或無症狀。
高風險族群:多重性伴侶、頻繁陰道灌洗、免疫力低下者。
治療方式:抗生素(甲硝唑、克林達黴素)、補充乳酸菌
2. 念珠菌性陰道炎(黴菌感染)
原因:念珠菌(Candida albicans)過度增生,常見於抗生素使用後、糖尿病患者、懷孕期間或免疫力低下者。
症狀:乳白色塊狀分泌物(類似優格)、陰部強烈搔癢、灼熱感、性交疼痛。
治療方式:抗黴菌藥物(氟康唑、克霉唑)、避免高糖飲食
3. 滴蟲性陰道炎
原因:滴蟲(Trichomonas vaginalis)感染,屬於性傳染疾病。
症狀:黃綠色泡沫狀分泌物、異味、強烈搔癢、排尿灼熱感。
治療:抗生素(甲硝唑、替硝唑)、性伴侶需同步治療
4. 萎縮性陰道炎(更年期相關)
原因:女性更年期後,體內雌激素下降,導致陰道乾燥、萎縮,易受感染。
症狀:陰道乾澀、灼熱感、性交疼痛、輕微出血。
治療:陰道雌激素、保濕凝膠、大豆異黃酮
陰道炎的主要原因

陰道炎的主要原因可以分為以下幾大類:
1.感染性因素
- 念珠菌性陰道炎(白色乳酪狀分泌物、搔癢):常見於免疫力低下、抗生素使用者
- 細菌性陰道炎(灰白色魚腥味分泌物):菌群失衡引起
- 滴蟲性陰道炎(黃綠色泡沫狀分泌物、異味):性傳染感染
- 病毒感染(如HSV、HPV):可能伴隨潰瘍、水泡
2.非感染性因素
- 過敏刺激:衛生棉、清潔劑、陰道灌洗等
- 萎縮性陰道炎:更年期雌激素下降導致乾燥發炎
- 異物殘留:如遺忘的衛生棉條
3.生活習慣與誘發因素
- 頻繁或不潔性行為
- 抗生素濫用導致菌群失衡
- 壓力、熬夜、飲食高糖影響免疫與菌群
陰道炎會自己好嗎?

不一定,取決於感染類型與個人體質。 部分輕微的陰道菌叢失衡(如因壓力或飲食變化導致)可能會自行恢復,但大多數感染 若未治療,可能加重或反覆發作。
可能自行改善的情況
- 輕微的菌叢失衡(如短期壓力、飲食變化)
- 症狀輕微、無持續惡化
- 良好免疫力,身體能自然調節菌叢平衡
需要治療的情況
- 細菌性陰道炎(BV):通常不會自行痊癒,需抗生素治療,否則可能增加子宮內膜炎或泌尿道感染風險。
- 念珠菌性陰道炎:可能自行改善,但大多數情況下需要抗黴菌藥物治療,特別是 嚴重搔癢或反覆發作者。
- 滴蟲性陰道炎:屬於性傳染病(STD),無法自行痊癒,必須服用抗生素,並治療性伴侶。
- 萎縮性陰道炎(更年期相關):通常不會自癒,需補充雌激素或保濕劑改善乾澀與發炎狀況。
陰道炎何時應該就醫?

如果出現以下 異常症狀,應立即就醫,避免延誤治療:
✔ 分泌物異常:顏色(灰白、黃綠、血絲)、氣味(魚腥味、惡臭)、質地(泡沫狀、濃稠像乳酪)異常,且持續超過 3 天。
✔ 陰道嚴重不適:劇烈搔癢、紅腫、灼熱感、疼痛,影響日常生活或性交疼痛加劇。
✔ 非經期陰道出血:突然出血,尤其是更年期後發生,可能涉及其他婦科問題。
✔ 合併全身症狀:發燒、腹痛、尿頻、尿痛,可能為 骨盆腔感染 或 泌尿道感染 的警訊。
✔ 反覆感染:短期內多次發作,或長期治療後仍無改善,可能需要更進一步的診斷與治療。
什麼是泌尿道感染(UTI)?

泌尿道感染(Urinary Tract Infection, UTI)是指細菌感染泌尿系統,導致炎症的疾病。泌尿道包含腎臟、輸尿管、膀胱和尿道,而泌尿道感染主要影響膀胱與尿道,嚴重時可能波及腎臟。女性因尿道較短,更容易感染。
泌尿道感染常見症狀

根據感染部位不同,UTI 可能有不同的症狀:
下泌尿道感染(膀胱炎,Cystitis)
主要影響膀胱與尿道,常見症狀包括:
- 排尿疼痛或灼熱感
- 頻尿(尿意頻繁,但尿量少)
- 尿急(突然強烈的尿意)
- 尿液混濁或帶有異味
- 血尿(尿中帶血)
- 下腹部或骨盆疼痛
- 夜尿增加
上泌尿道感染(腎盂腎炎,Pyelonephritis)
影響腎臟,通常較嚴重,可能出現:
- 發燒(38°C 以上)
- 寒顫
- 腰部或背部疼痛(通常在單側)
- 噁心、嘔吐
- 嚴重疲勞或虛弱感
- 尿液異常(帶有膿、血或異味)
如果 UTI 未及時治療,感染可能擴散到腎臟或血液,導致嚴重併發症。
泌尿道感染主要原因

泌尿道感染(Urinary Tract Infection,UTI)主要是由細菌感染引起,尤其是大腸桿菌(Escherichia coli, E. coli),佔所有 UTI 案例的80% 以上。這些細菌通常來自腸道,可能透過尿道進入泌尿系統,導致感染。以下是常見的主要原因:
1. 細菌感染
- 大腸桿菌(E. coli):最常見的致病菌,來自腸道,可經由尿道進入膀胱,引發感染。
- 其他細菌:如克雷伯氏肺炎菌(Klebsiella pneumoniae)、變形桿菌(Proteus mirabilis)、腸球菌(Enterococcus spp.)、金黃色葡萄球菌(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)等。
2. 尿道構造與生理特性
- 女性尿道較短(約4cm):女性的尿道比男性短,細菌較容易進入膀胱,增加感染風險。
- 性行為:性行為可能會將細菌帶入尿道,提高泌尿道感染風險。
- 更年期與荷爾蒙變化:雌激素下降會影響泌尿道黏膜的防禦能力,使感染風險增加。
3. 排尿習慣
- 憋尿:長時間憋尿會讓細菌在膀胱內滋生,增加感染機率。
- 水分攝取不足:飲水量過少會降低排尿頻率,讓細菌容易累積在尿道和膀胱中。
- 排尿不完全:如前列腺肥大、神經性膀胱等問題,會使尿液殘留,給細菌滋生的機會。
4. 個人衛生習慣
- 清潔方式不當:如從後往前擦拭(應該從前往後擦拭,以防止糞便細菌進入尿道)。
- 過度使用私密處清潔產品:會破壞陰道與尿道的天然菌叢,讓壞菌容易入侵。
- 頻繁使用衛生棉、護墊:潮濕悶熱的環境有利於細菌滋生,增加感染風險。
5. 免疫力低下
- 糖尿病:血糖過高會影響免疫功能,使細菌更容易滋生並導致感染。
- 免疫功能低下:如長期服用免疫抑制劑、使用類固醇或癌症患者,會影響身體抵抗力,增加感染機率。
6. 其他醫療因素
- 導尿管使用:長期插管(如住院病人、術後病人)會讓細菌更容易進入尿道。
- 泌尿道結石:尿路阻塞會讓尿液滯留,細菌更容易繁殖,引發感染。
- 膀胱功能異常:如神經性膀胱、排尿困難等,可能導致尿液滯留,讓細菌增生。
泌尿道感染會自己好嗎?

泌尿道感染(UTI)通常不會自行痊癒,尤其是症狀明顯的感染。如果沒有適當治療,輕微的感染可能會惡化,甚至引發更嚴重的併發症,如腎盂腎炎(腎臟感染)或敗血症。因此,如果有持續不適或明顯症狀,應及早就醫治療。
如何分辨陰道炎vs. 泌尿道感染?常見症狀對比
陰道炎 | 泌尿道感染(UTI) | |
主要不適部位 | 陰道、外陰部 | 尿道、膀胱、腎臟 |
陰道分泌物 | 異常分泌物增加(顏色變化、異味) | 無明顯分泌物變化 |
異味 | 腥臭、惡臭或魚腥味(依感染類型而定) | 可能有尿騷味但不影響陰道 |
搔癢、灼熱感 | 外陰與陰道搔癢、灼熱 | 排尿時灼熱感 |
排尿問題 | 無明顯影響 | 頻尿、尿急、排尿灼熱感,嚴重時血尿 |
下腹不適 | 可能有輕微腹痛 | 下腹或腰部疼痛,腎感染可能有腰痛 |
發燒 | 極少發燒 | 嚴重時可能發燒,伴隨畏寒 |
如果主要症狀是排尿疼痛、頻尿、尿液異常,較可能是 泌尿道感染。
如果主要症狀是陰道搔癢、異常分泌物、異味,較可能是 陰道炎。
若兩者症狀都存在,可能是同時發生,建議就醫進一步檢查尿液及陰道分泌物。
泌尿道感染和陰道炎可能同時發生?

許多女性在發生泌尿道感染的同時,也會有陰道炎的情況,原因包括:
- 解剖位置相近:女性的尿道口、陰道口和肛門距離較近,細菌或病原體容易相互影響。
- 細菌或酵母菌的交叉感染:大腸桿菌(E. coli) 是導致 UTI 的主要病菌,它可能從肛門進入尿道,並同時影響陰道菌叢平衡,引發陰道炎;念珠菌(Candida) 是陰道炎的常見病原體,可能會刺激尿道,導致尿道不適或感染。
- 抗生素影響:若因泌尿道感染使用抗生素,可能會破壞陰道內的益生菌(如乳酸菌),導致念珠菌性陰道炎。
- 免疫力低下:免疫力下降時,身體對抗細菌和酵母菌的能力減弱,可能同時發生兩種感染。
- 性行為影響:性行為可能將細菌從陰道帶入尿道,引發 UTI,也可能影響陰道的菌叢平衡,引起陰道炎。
如何預防陰道炎與泌尿道感染?

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可以有效降低感染風險,以下是 日常保健重點:
1. 維持良好私密處衛生
- 每天用溫水清洗外陰部,避免過度使用清潔液。
- 使用透氣、棉質內褲,避免過緊或潮濕環境。
2. 正確如廁與衛生習慣
- 擦拭方向:從前往後擦拭,避免細菌從肛門帶入陰道或尿道。
- 排尿後可用溫水輕柔沖洗外陰部:水可以幫助去除細菌。
- 避免憋尿:長時間憋尿可能導致細菌在膀胱內繁殖,增加 UTI 風險。
- 勤換衛生棉與護墊:月經期間避免長時間使用同一片衛生棉,減少細菌滋生。
3. 調整飲食與補充保健品
- 避免高糖飲食,過多糖分可能促進念珠菌(Candida)生長,導致陰道炎。
- 多喝水:增加排尿次數,有助於沖刷尿道內的細菌。
- 攝取益生菌:如優格、發酵食品,幫助陰道與腸道維持健康菌叢平衡。
- 補充維生素C與蔓越莓:可降低泌尿道感染的風險。
4. 注意性生活衛生
- 性行為前後清潔私密處,減少細菌入侵。
- 使用保險套,降低感染風險。
常見問題 FAQ
Q1. 陰道炎一定要看醫生嗎?
如果症狀輕微(如分泌物略微異常但無強烈不適),可以先觀察並調整衛生習慣。但若有強烈搔癢、異味、反覆發作等情況,應就醫檢查,確保正確的診斷與治療。
Q2. 泌尿道感染可以自癒嗎?
輕微的泌尿道感染有時可以透過大量飲水、自行調整生活習慣來緩解。但若有嚴重症狀(如血尿、發燒、背痛),應立即就醫,避免感染擴散至腎臟。
Q3. 反覆泌尿道感染怎麼辦?
建議:
- 檢查是否有潛在疾病(如糖尿病或免疫系統問題)。
- 改善衛生習慣,如避免長時間憋尿、養成多喝水的習慣。
- 補充蔓越莓或D-甘露糖,有助於降低感染風險。
Q4. 陰道炎與泌尿道感染會影響生育嗎?
長期或反覆感染可能影響生殖系統健康,導致骨盆腔發炎、子宮內膜炎等,進一步影響懷孕機率。因此,若有反覆發作的情況,應及早治療。
結語

陰道炎與泌尿道感染是女性常見的健康困擾,但透過良好的生活習慣與適當的保健方式,可以大幅降低發生率。日常保養方面,建議:
• 維持私密處的清潔與乾爽
• 多喝水、均衡飲食,補充益生菌
• 適當補充蔓越莓、D-甘露糖或益生菌產品
此外,推薦以下成分作為日常補充,能有效保護私密健康:
✔ 高定量前花青素蔓越莓——有效抑制壞菌附著,降低泌尿道感染風險
✔ 超過建議量的D-甘露糖——進一步防護尿道,幫助排除有害細菌
✔ 日本玻尿酸+玻尿酸前驅物——提升私密處保水度,維持健康環境
✔ 聖潔莓——調節荷爾蒙平衡,幫助生理期順暢
✔ 彈性蛋白——增強私密處彈性,維持緊緻與健康
✔ 冰晶番茄——改善私密處暗沉,維持粉嫩透亮
✔ PROLAC-T乳酸菌——強效抑菌,幫助私密菌叢平衡,減少感染風險
當發現異常症狀時,應及時就醫,避免病情惡化。透過積極的健康管理與科學營養的輔助,每位女性都能維持私密處的健康,遠離婦科疾病的困擾。
延伸閱讀